民国38年(1949年)9月19日,漳州城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92师和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第八支队、中共闽南地委,漳州城解放即日起接管国民党政权在漳州的党、政、军首脑机构。9月24日成立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管制历时两个月。
军事管制委员会有主任1名,负责领导辖区内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维护社会治安,接收旧政权机构、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组织恢复与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举办文化、教育事业等党、政、军全面工作。副主任2名,分工协助主任主管党政军日常工作。
军事管制委员会设:支前司令部,配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各1名,其下分科,配科长、副科长和若干名工作人员,负责发动与组织民工、粮草、船只、物资等支援解放厦门、鼓浪屿;公安部,配部长、副部长各1名和若干名工作人员,负责配合解放军剿匪,清查与镇压反革命,维护社会治安;文教部,配部长、副部长各1名和若干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播马列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组织学校复课;财贸部,配部长、副部长各1名和若干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财政经济和组织恢复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
民国38年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漳州地区划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辖10县;1949年10月在漳州建立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署),作为省人民政府派出的督察机构。龙溪、海澄、漳浦、云霄、长泰、诏安、平和、南靖、华安9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1950年1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漳州专区),专署改称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5月,东山县解放,随即建立县人民政府。9月,省人民政府通令,改漳州专区为龙溪区,专署改称龙溪区专员公署,仍是省政府派出的督导机构。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和城郊,建置漳州市。龙溪区辖十县一市。1954年9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省、县(市)、乡(镇)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会),领导成员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专署仍为省人委会派出的督导机构。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专署改称龙溪专员公署。1958年4月专署由督导机构改为领导机构。196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至此,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长泰、南靖、平和、华安9县和漳州市。
专署有专员1名及副专员若干名,代表省人民政府(人委会)对辖区内县(市)及基层人民政权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国务院(政务院)、省人民政府(人委会)部署的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办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事项。1958年4月专署改为领导机构,由省人委会赋予领导权,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委员会工作,管理辖区内的各项行政工作;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人事规定任免、奖惩行政人员。副专员分工协助专员管理专署机关的各项工作。
专署的工作机构随着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有所增减。
民国38年至1952年:民国38年只建置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文教科、建设科、工商科。1950年6月财粮科分为财政科和粮食科;1951年8月粮食科又与粮食公司合并成立粮食局。民国38年9月成立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安部,1951年6月划归专署,改称专署公安处。1951年12月省税务局龙溪分局划归专署,改称专署税务局。至1952年底,专署设有1个室、9个科、2个局、3个处、1个署、1个社和3个委员会。
1953年至1957年:1953年8月成立水产办事处;1954年改为水产科。1955年3月秘书室改为办公室。1956年4月文教科分为文化科和教育科;经济公路建设委员会改为交通局。1956年8月华侨事务科改为华侨事务局。1957年1月建设科改为建设局。至1957年底,专署设有3个室、13个科、7个局、2个处、1个社和4个委员会。
1958年3月至7月:进行机构大调整、人员大精简,撤销科、室、局和委员会,只建置秘书室、计划统计办公室、文教卫生办公室、财粮办公室、商业办公室、农林水办公室、工业交通办公室。
1958年8月至1966年:由于机构和人员过于精简,不能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又逢“大跃进”,1958年8月专署不仅原有设置的工作机构相继恢复,且改科、处为局,并增置14个局和委员会?!拔幕蟾锩鼻埃ㄊ鹕栌?个室、30个局、1个处、1个社和7个委员会。
县(市)及以下行政体制有过几次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由省人民政府遴选任命县人民政府的县长、副县长;全专区划分为79个区,区政府配备区长、副区长。1950年6月,全专区清理基层组织,建立910个行政村,设村长和若干名村委,废除保甲制。1951年,全专区调整为65个区、387个乡和48个镇;年底,调整为77个区、884个乡(镇)。1954年7月,全专区重新划分为63个区、984个乡和29个镇;撤销区人民政府作为地方一级政权的建制,改为区公所,成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56年夏,全专区缩减为43个区、570个乡和25个镇。1957年2月,又合并为39个区、542个乡和25个镇及48个街道办事处。乡之下设村民委员会,镇之下设居民委员会。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发布后,仅一个多月,全专区农村、农林场和城镇建立72个人民公社,集农工商学兵于一体,实行政社合一,撤销区公所和乡(镇)人民委员会;公社之下设立1589个生产大队。1963年,调整为136个公社、1768个生产大队;漳州市城区改公社为街道,设4个街道办事处,下分34个居民委员会。1966年再次调整为106个公社、1665个生产大队;街道建制不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1月全专区从专署到县(市)以至公社(街道)、大队(街)、生产队均被夺权,各级机构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同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对福建省实行军事管制,专区和辖属县(市)先后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并派出军代表到专区、县(市)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公社(街道),进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各级军管会的行政首长均称主任,配备若干名副主任。
1968年5月,经福州军区批准,成立由支左部队、群众代表和领导干部“三结合”的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县(市)和公社(街道)及企事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规模较小的单位则建立革命领导小组;村委会(街居委会)也改称革命委员会,全面实行党政一元化的领导体制。1970年9月,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次年6月,恢复建立中共龙溪地区委员会,但党政仍未分家。
地区(专区)革委会有主任1名和若干名副主任和委员,由福州军区批准任命。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体制,既主管原中共龙溪地委的全面工作,又行使原龙溪专员公署的行政领导权。1968年5月只设置办事组、政工组、生产组;11月改为办公室、政治处、生产指挥处。办公室下设秘书、信访、总务3个组;政治处下设组织、宣传、人民保卫3个组;生产指挥处下设组织计划、工业交通、财政贸易、农林水、民政卫生5个组。后又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设为10个处、组和4个直属工作机构。1973年以后只再增设1个局。
1976年1月,恢复党政分“家”的体制,撤销“一室二处”的建制,地区革委会履行政府的职责,重新建立分口管理的体制,设有7个室、20个局、1个社、1个组、1个站和4个委员会。
1978年3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龙溪地区行政公署(简称行署),撤销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各县(市)先后恢复人民政府建制,撤销革命委员会;公社(街道)及企事业单位撤销革命委员会。至1980年,全地区辖九县一市,分设94个公社、1572个生产大队、20282个生产队和10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下分85个居民委员会)。
地区行署有专员1名、副专员若干名,主要职权与“文化大革命”前的专员基本相同。其下除延续革委会的工作机构外增设部分委、局。至1985年6月,地区行署设有6个室、33个局、1个社、1个处和11个委员会。
1983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地区行署在南靖县进行改革试点。1984年全地区各县(市)全面铺开,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组建乡(镇)人民政府。年底,全地区建立85个乡人民政府(其中漳浦县赤岭、湖西2个乡建立畲族乡人民政府,诏安县红星、金星、建设和云霄县和平等4个县属国营农场也建立乡人民政府)和23个镇人民政府。乡(镇)下面分设1677个村民(居民)委员会。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的建制,漳州市升格为地级市,重新组建漳州市人民政府,原漳州市改设县级建制的芗城区;实行市管县(区)的行政体制,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长泰、南靖、平和、华安9个县和芗城区。漳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地方一级国家行政机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市政府有市长1名、副市长若干名,均由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报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备案。市长的主要职权是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议和命令,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实施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命令、指示;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城乡建设事业;管理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ど缁嶂饕迦袼械暮戏ú撇?,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建设事业;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市人民政府机关工作机构设委、室、局,至1990年设有5个室、39个局、1个社和14个委员会。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是市政府办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72人。
漳州市政府研究室 与市经济研究中心合署,是市政府重大政策性问题的咨询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0人。
漳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2人。
漳州市土地管理局 是市政府主管国家土地、城乡地政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6人。
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地方志和地方年鉴编纂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事业编制12人。
漳州市旅游局 是市政府主管旅游景区和旅游行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8人。
漳州市民政局 是市政府主管行政区划、基层政权建设、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4人、事业编制13人。
漳州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是市委和市政府机关的后勤保障服务机构,属正处级。内设人秘、保卫、财务、行政、房管、车管等6个科,行政编制49人、事业编制2人。
漳州市档案管理局 与档案馆合署,是市委和市政府管理档案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8人(不含档案馆)。
漳州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是市政府主管横向经济联合、经济技术协作的综合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5人。
漳州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 是市政府加强、帮助革命老根据地(简称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办事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6人。
漳州市口岸办公室 是市政府开辟和主管海、陆、空进出口的检查、检验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8人。
漳州市信访局 是市委和市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处理群众来信、来访问题的专门机构,属副处级。行政编制8人。
漳州市保密局 是市政府政务活动中的保密工作机构,属副处级。行政编制5人。
漳州市人事局 与漳州市科技干部局、漳州市编制委员会合署,是市政府综合管理政府系统和企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4人、事业编制26人。
漳州市监察局 是市政府行政监察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5人。
漳州市教育局 是市政府领导、管理教育事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8人、事业编制21人。
漳州市文化局 是市政府主管文化、艺术事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3人。
漳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 是市政府领导、协调、监督和发展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2人。
漳州市广播电视局 是市政府主管广播与电视传播事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人。
漳州市卫生局 是市政府主管医药、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9人。
漳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9人。
漳州市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办公室 是市政府主管华侨、归侨、侨眷工作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5人、事业编制5人。
漳州市宗教事务管理局 是市政府主管社会宗教事务的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7人。
漳州市公安局 是市政府维护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社会秩序,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监控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571人、事业编制298人。
漳州市司法局 是市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监控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47人。
漳州市计划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平衡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8人、事业编制7人。
漳州市物价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物价工作、安定人民生活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1人。
漳州市劳动局 是市政府主管社会劳动事业、社会就业与社会劳动福利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4人、事业编制9人。
漳州市统计局 是市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执行结果和人民生活水平统计分析、监控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3人。
漳州市物资局 是市政府主管统配物资、通用物资的平衡、调度,促进生产协调发展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8人、事业编制7人。
漳州市经济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协调工业和交通、运输、能源、电力、邮电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7人、事业编制10人。
漳州市工业局 是市政府主管机械、化工、冶金、医药和国防工业以及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水泥、小农机、小化肥、小煤矿)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3人。
漳州市轻工业局 是市政府主管纺织、食品、糖烟酒、造纸等工业生产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0人。
漳州市第二轻工业局 与省二轻集体工业联社漳州办事处合署,是市政府主管皮革、塑料、五金家电、服装鞋帽、工艺美术及家具日用品生产和经营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2人、事业编制48人(含二轻联社办事处)。
漳州市交通局 是市政府主管水路、公路交通事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4人。
漳州市标准计量局 是市政府主管产品、商品质量和标准、计量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0人。
漳州市财贸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财政、金融和国内贸易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5人。
漳州市商业局 是市政府主管商品流通,领导和安排城乡市场,协调各种经济成分商业活动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8人。
漳州市供销合作社 是市政府主管农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销和农副产品、手工业品购销的工作机构(1990年后列为企业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9人。
漳州市粮食局 是市政府主管粮食、植物油收购、储运、销售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8人。
漳州市财政局 是市政府管理财政、税务、金融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0人、事业编制71人。
漳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与市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是市政府监督、管理市场交易活动,维护城乡市场秩序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2人。
漳州市税务局 是市政府主管生产、经营等经济行为宏观调控和税征业务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73人。
漳州市审计局 是市政府管理辖区内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财务收支、经营情况的审核、稽查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75人。
漳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对外国和对台、港、澳经济贸易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0人、事业编制25人。
漳州市农业委员会 是市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组织和管理农业、林业、农垦、畜牧、水利、水产等生产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5人。
漳州市农业局 是市政府主管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畜牧业生产建设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0人。
漳州市林业局 是市政府管理林业生产建设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8人。
漳州市水利电力局 是市政府主管水利、电力生产建设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8人。
漳州市水产局 是市政府主管淡水、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水产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0人。
漳州市农垦局 是市政府主管国有农场垦荒生产建设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3人。
漳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 是市政府主管乡(镇)、村、个体企业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6人。
漳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城市、县镇、乡村规划和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48人。
漳州市城市建设局 是市政府主管城市、市镇建设的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35人。
漳州市环境?;ぞ帧∈鞘姓鞴芑肪潮;な乱档墓ぷ骰?,属正处级。行政编制11人。
漳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是市政府主管推广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工作机构,属正处级。行政编制20人。
漳州市地震局 与地震台合署,是市政府主管地震测警、安全防范事业的工作机构,属副处级。行政编制9人。
表31-2 | 1949年至1985年龙溪地区(专区)领导人名表 |
职 务 姓 名 性别 籍 贯 出生年月 任职时间(年、月) 附 注 龙溪(漳州)专署(第六专署)专员 丁乃光 男 山 西 1917- 1949-09—1953-01 柯志达 男 福建漳浦 1907-12 1952-10—1955-10 陈文平 男 福建诏安 1955-10—1957-01 秦秀峰 男 河 北 1914-09 1957-01—1964-02 鲁 光 男 河 北 1923-09 1964-08—1968-05 副专员 陈文平 男 福建诏安 1949-09-1952-02 杜锷生 男 河 北 1911-10 1951-06—1953-04 秦秀峰 男 河 北 1914-09 1952-04—1957-01 冯 火 男 山 西 1913-01 1954-06—1954-09 郭景周 男 河 北 1913 1955-07—1958-03 陈锐志 男 广 东 1913 1955-07—1956-02 陈 钧 女 河 北 1920 1956-08—1957-03 蔡竹禅 男 福建漳州 1898-12 1956-09—1966-02 籍文彦 男 河 北 1921-05 1956-09—1961-06 陈天才 男 福建平和 1911-02 1957-02—1958-05 鲁 光 男 河 北 1923-09 1960-02—1964-08 龙溪地区(专区)革委会主任 吴元任 男 1968-05—1968-08 军代表 陈贤成 男 1968-08—1969-09 军代表 陈天仁 男 山 东 1922-10 1969-09—1977-09 军代表 代主任、主任 张荣华 男 福建诏安 1973-02—1973-12 军代表 刘秉仁 男 山 西 1925-01 1977-09—1978-03 副主任 张荣华 男 福建诏安 1968-05—1974-12 军代表 程朝章 男 福建长汀 1968-05—1970 军代表 梁新志 男 山 东 1968-05—1973-03 军代表 高世昌 男 山 东 1968-05—1971-07 军代表 鲁 光 男 河 北 1968-05—1969-11 江城防 男 福建南靖 1968-05—1973-04 群众代表 王安珍 男 山 西 1969-11—1976-02 杜 伦 男 福建泉州 1917-05 1973-07—1976-10 王培祥 男 山 西 1921-07 1971-05—1981-09 陈玉宝 男 山 东 1976-10—1977-09 群众代表 柯志达 男 福建漳浦 1907-12 1976-10—1978-09 郭景周 男 河 北 1913 1976-10—1978-08 谷文昌 男 河 南 1915-10 1976-10—1978-09 裴玉文 男 山 西 1921 1975-10—1976-10 倪天林 男 河 南 1920-07 1977-03—1978-09 樊生林 男 河 北 1923-08 1977-03—1978-09 陈维仪 男 山 东 1924-06 1977-07—1978-09 姚金孝 男 山 西 1925-10 1977-07—1978-09 顾问组长 柯志达 男 福建漳浦 1907-12 1977-10—1978-09 顾 问 董有伦 男 四 川 1911-02 1977-10—1978-09 陈 铁 男 河 北 1917-09 1977-10—1978-09 娄和贵 男 山 西 1915-02 1977-10—1978-09 龙溪地区行署专员 刘秉仁 男 山 西 1925-01 1978-03—1979-11 张全金 男 河 南 1927-10 1979-11—1984-07 卢亚来 男 福建惠安 1929-11 1984-07—1985-02 韩玉琳 男 江 苏 1937-10 1985-02—1985-07 副专员 崔万金 男 河 北 1927-10 1978-09—1979-06 柯志达 男 福建漳浦 1907-12 1978-09—1981-06 樊生林 男 河 北 1923-08 1978-09—1983-05 杜 伦 男 福建泉州 1917-05 1978-09—1981-12 姚金孝 男 山 西 1925-10 1978-09—1983-05 董有伦 男 四 川 1911-02 1978-09—1981-05 谷文昌 男 河 南 1915-10 1978-09—1981-01 倪天林 男 河 南 1920-07 1978-09—1983-03 陈维仪 男 山 东 1924-06 1978-09—1983-03 黄长茂 男 福建漳浦 1932-12 1980-02—1985-07 陈天才 男 福建平和 1911-02 1981-05—1983-03 欧进纲 男 福建龙岩 1938-06 1983-03—1985-07 籍文彦 男 河 北 1921-05 1983-06—1983-06 陈 莘 男 福建长泰 1939-10 1983-10—1986-07 易百禄 男 福建东山 1935-02 1985-02—1985-07 顾 问 籍文彦 男 河 北 1921-05 1981-08—1982-03 郑国栋 男 河 南 1913-07 1982-06—1983-03 平 浪 男 四 川 1918-06 1982-06—1983-03 1985年至1990年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名表 职 务 姓 名 性别 籍 贯 出生年月 任职时间 附 注 市 长 韩玉琳 男 江 苏 1937-10 1985-07—1990-12 副市长 梁绮萍 女 福建漳州 1947-11 1985-07—1990-12 黄仲渊 男 福建龙海 1936-02 1985-07—1990-12 易百禄 男 福建东山 1935-02 1985-07—1990-01 黄长茂 男 福建漳浦 1932-12 1985-07—1990-12 陈 莘 男 福建长泰 1939-10 1985-07—1987-12 尤国法 男 安 徽 1935-05 1987-12—1990-12 喻永锡 男 江 苏 1946-04 1989-04—1990-12 何龙章 男 福建云霄 1946-01 1990-02—1990-12 1949年至1985年龙溪行署(专署、革委会)机构设置表 1949年至1952年 龙溪 机构 民政科 文教科 建设科 秘书室 财政科 司法科 卫生科 华侨事务科 公安处 粮食局 税务局 设置 1949-09 1949-09 1949-09 1949-10 1950-06 1950 1950 1951-08 1951-08 1951-08 1949-10 机构 检察署 供销合 宗教 革命老 劳动科 经济公路 人事科 林业管理处 支前 设置 1951 1952-04 1952-06 1952-09 1952-09 1952-10 1952-11 1952-11 1952 1953年至1957年 机构 办公室 民政科 支前 人事科 编制 教育科 文化科 卫生科 体育运动 科学普及 华侨 设置 1955-05 1949-09 1952 1952-11 1956-03 1956-04 1956-04 1950 1956-06 1956-06 1956-08 机构 宗教 公安处 计划 建设局 劳动科 统计科 交通局 工业科 手工业 财贸 财政科 设置 1952-06 1951-08 1956-04 1957-01 1952-09 1953-04 1956-04 1954-12 1953-03 1955-06 1955-04 机构 粮食局 税务局 供销合 商业科 林业科 水产科 水利科 农业局 设置 1951-08 1955-04 1952-04 1955-01 1954-04 1954-01 1956-02 1957-09 1958年至1966年 机构 办公室 民政局 支前 档案 人事局 编制 教育局 文化局 体育运动 卫生局 计划生育 设置 1958-08 1958-08 1960-10 1963-09 1959-04 1959-04 1959-04 1959-04 1959-04 1958-07 1964-01 1958年至1966年 龙溪 机构 华侨 宗教 公安处 监察处 计划 物价 科学技术 劳动局 统计局 物资局 基本建设 设置 1956-08 1960-04 1951-08 1958-05 1958-07 1959-10 1959-05 1959-02 1963-04 1960-08 1959-04 机构 建设局 经济 工业局 轻工业局 手工业 交通局 农业 财贸 商业局 供销 粮食局 设置 1958-08 1960- 1958-08 1960-02 1961-04 1956-04 1959-11 1955-06 1956-05 1961-07 1951-08 机构 财政局 工商物价 税务局 对外 农业局 林业局 水利 水产局 农垦局 亚热带 设置 1958-07 1963-02 1959-04 1965-03 1957-09 1958-07 1958-07 1958-07 1960-02 1959 龙溪地区(专区)革委会 1968年至1972年 机构 办公室 政治处 生产指挥处 秘书组 信访组 总务组 档案 组织组 宣传组 保卫组 教育组 文化组 秘书组 计划 工业处 交通 设置 1968-11 1968-11 1968-11 1963-09 1968-11 1968-11 1968-05 1971-11 1972-08 1968-11 1971-01 1971-01 1971-01 机构 生产指挥处 直属工作机构 财政组 商业处 农业处 水产处 林业局 水利 民政组 卫生处 支前 对外 地震领导 体育运动 设置 1968-11 1970-01 1972-11 1972-01 1972-11 1971-01 1971-01 1971-01 1971-09 1972-01 1971-07 1972-06 龙溪地区革委会 1973年至1977年 机构 办公室口 党群口 宣传口 政法口 计委口 办公室 总务组 支前 民政局 人事局 教育局 文化局 卫生局 计划生育 体育运动 公安局 计划 设置 1970-09 1968-11 1971-09 1976-01 1976-01 1976-01 1976-01 1976-01 1973 1972-06 1972-11 1972-11 机构 计委口 工交口 财贸口 科学技术 基本建设 劳动局 物资局 地震 工业交通 工业局 轻工业局 交通局 农业机械 财贸 财政局 设置 1976-01 1975-06 1975-06 1973-03 1971-07 1976-01 1972-11 1972-11 1972-11 1976-01 1975-09 1972-11 机构 财贸口 农林水口 商业局 粮食局 供销 对外 农林水 农业局 林业局 水利 农垦局 水产局 设置 1972-12 1972-11 1976-01 1972-01 1976-01 1972-11 1972-11 1972-11 1976-01 1972-11 1978年至1985年 龙溪地区行署 机构 办公室口 党群口 宣传口 办公室 支前 民政局 档案 经济体 革命老根 机关行 口岸领 地方志 旅游局 人事局 教育局 设置 1970-09 1971-09 1976-01 1978-07 1984 1983-10 1978-01 1984 1984-01 1984-06 1976-01 1976-01 机构 宣传口 统战口 政法口 计委口 文化局 卫生局 计划生育 体育运动 侨务 宗教事务局 公安处 司法局 国家 计划 统计局 劳动局 设置 1976-01 1976-01 1985-07 1972-06 1978-03 1979-06 1980-11 1981-01 1985-04 1972-11 1980-09 1975-06 机构 计委口 工交口 财贸口 物资局 物价 地震 经济 工业局 轻工业局 第二轻 交通局 农业机械 财贸 财政局 商业局 设置 1973-03 1979-10 1979-10 1979-11 1976-11 1972-11 1978-02 1972-11 1976-01 1983-08 1972-11 1972-12 机构 财贸口 外经口 农委口 粮食局 审计局 税务局 工商行政 供销 对外经 对外 农业 水产局 农业局 林业局 水利 设置 1972-11 1984- 1979-01 1977-06 1976-01 1983-08 1977-07 1981-05 1972-11 1972-11 1972-11 1972-11 机构 农委口 建委口 科委口 农垦局 乡镇 基本 城乡 科学 设置 1976-01 1977-07 1975-06 1983-09 1976-01 1985年至1990年漳州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 机构 办公室口 办公室 政府 体制改革 土地 地方志 旅游局 民政局 机关行 档案 经济技 革命老 口岸领 设置 1970-09 1990-12 1984 1986-10 1984-01 1984-06 1976-01 1978-01 1978-07 1986-04 1983-10 1984-05 机构 办公室口 党群口 宣传口 统战口 信访局 保密局 人事局 监察局 教育局 文化局 体育运动 广播 卫生局 计划生育 侨务 宗教 设置 1990-05 1990-03 1976-01 1988-05 1976-01 1976-01 1972-06 1986-06 1976-01 1985-07 1978-03 1985-05 机构 政法口 建委口 计委口 经委口 公安局 司法局 国家 城乡建设 建筑工程 环境 计划 物价 劳动局 统计局 物资局 经济 设置 1985-07 1981-01 1985-07 1985-11 1986-05 1985-11 1972-11 1979-10 1975-06 1980-09 1973-03 1979-11 机构 经委口 财委口 工业局 轻工业局 第二轻 交通局 计量局 财贸 商业局 供销 粮食局 财政局 工商行政 税务局 设置 1976-11 1972-11 1978-02 1972-11 1986-10 1985-07 1972-12 1976-01 1972-11 1972-11 1977-06 1979-01 机构 财委口 外经口 农委口 科委口 审计局 对外经 农业 农业局 林业局 水利 水产局 农垦局 乡镇 科学 地震 设置 1984-06 1983-08 1981-05 1972-11 1972-11 1972-11 1972-11 1976-01 1977-07 1976-01 1979-10
1954-11-1955-10
1961-11-1968-05
1965-08-1968-05
1960-05—1968-05
表31-3
表31-4
专署
名称
年月
名称
作总社
事务处
根据地
建设委员会
修建委员会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委员会
委员会
委员会
办公室
事务处
年月
名称
事务处
委员会
管理科
办公室
年月
名称
作总社
年月
(1956年
5月改局)
名称
办公室
管理局
委员会
委员会
办公室
年月
专署
名称
事务局
事务处
委员会
委员会
委员会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委员会
管理局
机械局
办公室
合作社
年月
名称
管理局
贸易局
电力局
作物局
年月
名称
管理局
综合处
运输处
年月
名称
电力处
办公室
贸易站
小组办公室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办公室
办公室
委员会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委员会
委员会
办公室
办公室
管理局
办公室
年月
名称
合作社
贸易站
办公室
电力局
年月
名称
办公室
管理局
制改革
委员会
据地建设
委员会
政事务
管理局
导小组
办公室
编 纂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委员会
委员会
办公室
安全处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委员会
办公室
委员会
工业局
管理局
办公室
年月
名称
管理局
合作社
济贸易
委员会
贸易局
委员会
电力局
年月
名称
企业
管理局
建设
委员会
环境
保护局
技术
委员会
年月
2.1971年12月计划综合组改称计划综合处;撤销工业交通组,成立工业处、交通运输处;财贸组分为财政组、商业处;农林水处分为农业处、林业处、水利电力处;民政卫生组分为民政组、卫生处。
3.1971年6月龙溪地委复建后,组织组、宣传组归地委。
表31-5
名称
研究室
委员会
管理局
编 纂
委员会
政事务
管理局
管理局
术协作
办公室
根据地
建 设
委员会
导小组
办公室
年月
名称
委员会
电视局
委员会
办公室
事务局
年月
名称
安全局
?;ぞ?/span>
委员会
委员会
委员会
年月
名称
工业局
委员会
合作社
管理局
年月
名称
济贸易
委员会
委员会
水电局
企业局
技术
委员会
办公室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