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楼阁官方网站入口-51品茶轻量版,本地同城200元快餐服务网站,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

明国时期 大要事
2017-06-0517:32:06来源: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3月6日,福建省分东路、西路、南路、北路4道。漳属各县属西路道观察使(西路道辖闽西、闽南共20个县;民国3年6月改为汀漳道,原清龙溪知县曹本章反正后任汀漳道道尹。道署拟设龙岩,因未建成,道尹暂驻漳州)。
  3月,漳属8县先后成立县参议会、参事会。
  3月至10月,诏安湖内与美营,中洲与含英,下河与高坑,湖美与白石,林头与西张发生5起械斗,有的相持近两年,伤亡达680人。
  9月11日,福建临时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改云霄厅为云霄县。翌年3月,云霄厅正式改为云霄县。
  10月4日,设立龙溪暨南分局(后易名汀漳暨南分局),管理华侨事务。
  同年,海澄县创办漳州第一所侨办学校──石塘小学。
  民国2年
  2月2日,李汉、陈忏真、施大炳、陈家瑞等人创办《漳州日报》,为漳州刊载每日新闻之始。
  2月,诏安塘西、白石一带民众抗捐,省调云霄官兵剿办,在永茂宫村附近,遭黄牛山、沈之光聚众伏击,带队官员彭保清、胡某阵亡,兵丁溃散。翌年4月27日,闽粤官军联合进剿,黄牛山、沈之光出逃,民众被杀46人,房屋被焚1031间,祠宇被焚3座。
  9月,漳浦湖西顶楼村民黄桃自号“漳浦义勇军大队长”,聚众百余人,发布檄文,反对军阀,占领县城东郊新亭寨。知县翁成典会同驻军围剿,黄桃退守狗屎寨。翌年,省督军派兵击?!耙逵戮?,黄桃被捕,于安溪被害。
  同年,平和琯溪、芦溪白扇会集数百名农民,进攻琯溪驻军团部。
  民国3年
  2月,北洋政府派遣第十混成旅臧致平部进驻漳州等地。
  3月8日,漳州天主教神甫罗元中发起筹款4万银元,建立仁爱医院。后改为崇正学校。
  同年,接官亭(今漳州新华东路)礼拜堂牧师周寿卿创办华英中学堂。
  民国4年
  1月,漳属各县设保卫团,至民国6年撤销。
  2月,各县开征“烟苗捐”(即鸦片捐,后改称田亩捐)、屠宰税(由土豪包捐额)。
  10月,篮、排球运动传入漳州,福建省立第八中学(今漳州一中)、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龙溪师范)率先开展。
  12月,汀漳道尹曹本章召集士绅,由汪春源领衔,向袁世凯上《劝进表》;并“开科取士”,登第者称为“俊士”。
  12月12日,漳籍爱国华侨社团多次通电声讨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及恢复帝制的罪行。
  同年,南京政府农商部颁布《商会法》,龙溪县商务会改为商会,商会实行会长制。县商会设在漳州城东门霞仔巷13号(今漳州市打锡巷47号),孙宗蔡(字次典)任会长。
  同年,云霄县回乡学生石守义、吴焕三等组织学生游行示威,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劝导商人抵制日货。
  民国5年
  2月5日,上午10时,漳州大地震,东乡诗浦庙前地裂,长2丈至3丈、宽2尺余。
  5月1日,建置东山县,辖铜山及古雷,曹桢为首任知事。县治设在铜山镇城(今铜陵镇)。东山县人口7万余,丁米税捐12506元,属三等县。
  5月19日,滇系福建靖国军旅长夏游唐部黄登高带领两连兵到诏安秀篆抢劫粮食,强筹2.4万银元作军饷。群众持械反抗,活捉败兵百余人,坑在陈龙乡山窝中。
  同月,新加坡龙溪籍华侨林秉祥,集资在石码镇创办华泰锯木电灯公司,于当月发电,为漳州地区办电之始。
  同月,东山、云霄、诏安、漳浦4县代表商定海界,呈省政府备案。
  同年,漳州绅商集资创办龙溪电灯公司,每股50银元,总额10万元。民国7年开始供5条街用电,为漳州民营股份制企业之始。
  民国6年
  2月,东山“建东”、“胜发”两艘货船下水,开辟东山至厦门、汕头等地航线。
  春,云霄县城关、阳下、中柱等地流行鼠疫,死200多人。
  9月,长泰水灾,枋洋溪水上涨3丈,房屋倒塌76间,溺死72人。
  民国7年
  1月,陆军大元帅孙中山任命林祖密(又名资铿)为闽南军司令。祖密收编靖国、护法两军部分官兵,组成闽南民军,并捐巨款作为军费。
  2月13日,地震(里氏7.3级,震中烈度10度,震中位置东山县城州岛,靠近广东南澳),漳州城内外房屋倒塌甚多。芝山开元寺东、西经幢歪斜,南山寺经幢石球坠落,牌坊损坏,地裂数处,涌出黑砂土。
  5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入闽,在诏安与北洋军臧致平部激战,北军退出诏安。
  7月,林秉祥兄弟在龙溪县浒茂开办建祥电机纱织厂、采蘩小学、采蘩医局。
  8月31日,援闽粤军占领漳州。旋又进占南靖、漳浦、同安等县,并在漳州成立护法区政府。随后进行拆城墙、开马路、建公园等市政建设。漳州古城垣遂毁。
  9月,靖国军营长李世藩、汤铭盘,粤军营长陈策,浙军营长张百度递相驱逐进出东山。在东山时各委任县知事,一月之中先后有李世藩、汤铭盘、陈策、张百度4位县知事。
  12月6日,粤军陈炯明与北洋军李厚基签订停战协议。翌年9月,陈炯明与李厚基妥协,划江东桥为界。李厚基将江东桥以下各乡另立一龙溪县。至民国9年陈炯明回粤,李厚基重新占据闽南,才取消另立建置。
  同年,漳州第一公园开工建设,占地42亩,投资3.9万多元。翌年秋完工,为漳州地区第一座公园。
  同年,闽南护法区工务局局长周醒南筹办漳州汽车始兴公司。翌年,漳码马路始兴有限公司成立,后改称漳浮长途汽车始兴公司。民国9年2月17日,漳码公路全长20公里通车营运,时为省内最早的公路。
  民国8年
  2月11日,桂军团长李时芳率队到诏安上湖乡索取烟苗捐,群众持械抗拒,被军队打死4人,伤2人。李时芳进踞县城,县知事林亨嘉卸任离去,李与士绅协议兼任知事职。
  春,诏安天花、鼠疫流行,长浦、马头、天桥、大边、南陂、寨坪等乡染疫死400余人。漳浦杜浔北坂村与古雷西林村流行霍乱,死300余人。
  5月2日,蒋介石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防长泰。9月27日,辞职往上海从商。
  5月17日,漳州城省立八中、第二师范、甲种商校等校学生上街演讲、游行,声援北京学生“五四”反帝爱国斗争。19日,商界人士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商会通电全国各地,一致抵制日货。6月8日,成立漳州学生联合会,联合工人、商人举行罢课、罢工、罢市;22日,龙溪各界1万多人在第一公园召开国民大会,通过声援北京学生反帝斗争,要求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电。7月6日,龙溪县商会清查一批日货和200多包日糖,当众将日货焚毁,日糖投入九龙江中。
  6月5日,粤军在漳州建立航空学校,扩建南校场为机场,购置飞机10架,聘陈庆云等任教练。抗日战争前该机场被毁。
  同月,省立二师进步师生出版《二师周刊》,演出苏联话剧《夜未央》。该校3班学生上街宣传,粤军陈炯光特务营逮捕学生数人。学生罢课,通电抗议,被捕学生始得释放。
  6月29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促其自漳州回师广东。
  12月1日,漳州《闽星报》创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同年,闽南护法区政府选送闽南青年学生21名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平和5名,龙溪、海澄各4名,云霄、长泰、南靖各2名,漳浦、东山各1名。
  同年,漳州另有6名官费生留学日本,享受北京政府庚子赔款待遇。
  民国9年
  3月,卜凤仪、卜益友父子创办震中学社,社址在东坂后(今漳州青年路)嘉济庙。学社初期开办夜校,出版《震中周刊》,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反对军阀张毅的统治,为当时一进步组织。民国13年,卜益友被张毅枪杀于西校场。
  4月2日,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赴漳州粤军总部协助工作。
  4月29日,苏俄派波达波夫将军抵漳会见陈炯明,转交列宁亲笔信,并转述对中国革命的看法。
  夏,平和县知事受命到大溪办“义捐”,打死一名孕妇,抓走12名农民,引起群众武装反抗。陈炯明派兵镇压,杀死农民56人。
  7月1日,朱执信、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抵漳州,促陈炯明率粤军回师讨伐桂系军阀。
  8月,漳州、石码、靖城等地霍乱流行,死亡近4000人。
  8月12日,陈炯明率部由漳州分3路回粤讨桂。
  12月,龙溪王汉宗在石码后街仔(今西湖路)创办同庆蒸汽碾米厂,为漳州地区机器碾米之始。
  年末,李厚基派厦门镇守使臧致平占领漳州地区。
  同年,英国伦敦基督教公会在漳州城内创办进德女子中学,为漳州第一所女子中学。1952年11月,该校与崇正中学合并,易名漳州第三中学。
  民国10年
  9月,福建公路筹备处在漳州成立福建公路工程学校,培养公路工程技术人员,首批招生140名。
  10月,龙溪江东冰厂(今西山水库处)与厦门东方汽水厂等合资开业,日产10吨冰。同时建一小型水电站为冰厂供电。此为省内最早兴建的水电站。
  11月,漳州至程溪轻便铁路建成。铁路从桥南驿路街至程溪,全长30华里。日运量最高达300吨。民国28年下半年,以“抗战形势需要”为名拆轨停业。
  12月2日夜,驻漳浦北洋军营长刘凤山因向豪绅和商界借军费不遂,纵兵抢劫,火烧木屐街布店及民房10多间。
  民国11年
  秋,从厦门传入霍乱,持续四五个月,死600多人。
  11月3日,赣军谢杰团进驻平和,罢免杨兆平县知事,以团副赖伟英兼县知事。20日,赖世璜旅长到平和,又派朱念祖为县知事?!耙辉?知事”。该县是年中递换6任县知事。民国15年10月又重演“一月3知事”。
  12月,漳州江东桥(即宋建虎渡桥)钢筋混凝土桥面建成通车。
  民国12年
  2月2日,因陈炯明叛变,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奉命回师广东讨伐陈炯明部。浙江民军陈肇英旅奉命驻云霄、平和。3月19日,江西省民军李烈钧部奉命移驻闽南,加强防卫。
  3月17日,东路讨贼军张贞师在广东饶平县浮山作战失利,参谋长汤铭盘阵亡,张贞败入云霄。李烈钧部赖世璜、苏世安两旅投靠陈炯明。20日,陈炯明部攻陷广东黄岗,俘臧致平军500余人,并分路进攻云霄、诏安。8月6日,攻陷云霄城,蹂躏两个月。俗称“粤仔反”。
  5月9日,漳州民众举行集会,纪念“五九”国耻日,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收回旅顺大连,实行对日经济绝交。
  12日,漳浦乌石各村村民联合抗交果树捐,打死捐棍及兵丁10多人。事后被迫赔款1.2万余元。
  冬,平和人赖乾在龙溪石码创办中兴机器厂。为漳州地区第一家机械制造工厂。
  民国13年
  3月1日,漳州与暹罗(今泰国)邮局联营,办理两国汇兑业务。
  3月15日,臧致平部5000多人渡海从屿仔尾登陆,20日攻占石码。21日,孙中山委派臧致平节制闽南民军。22日,臧部攻占漳州。4月18日陈炯明部李云复、尹骥两旅攻入漳州,臧致平部向南靖撤退。5月31日,李、尹两旅撤回江东。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师长张毅又入据漳州,师部设在原汀漳龙道署。
  4月,云霄城关、荷步、下坂、溪口一带鼠疫流行,死亡600多人。
  4月15日,张毅部在漳州马坪街(今延安南路)开设农工银行;在巷口(今竹巷下59号)设鼓铸所,铸造仿广东的双角银辅币;设“防务局”,勒征地税;设鸦片烟馆,并征罂粟、鸦片两税;设妓馆、赌场,征花、赌两捐。
  8月10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漳州招生。时漳州为北洋军阀统辖地招生工作秘密进行。
  同年,漳浦各地豪绅因争包捐税发生冲突。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投靠粤军的黄宝忠、陈启芳、陈祥麟、蔡亦贞、陈乌吻、翁必达等民团进攻勾结北洋军的柯安邦,烧毁其住宅及所开金谷银行??掳舶钐诱?,随后带领北洋军张顺团攻漳浦县城,并进驻旧镇。翌年正月初八,旧镇以南的陈、林、李、黄4姓“乡约民团”在石桥与北洋军作战失败,死亡158人。翌日,佛昙和赤湖的“乡约民团”反攻旧镇,在狮头村遭伏击,团长杨子康、营长蔡亦贞等10多人被杀。北洋军进占赤湖、佛昙、杜浔,焚烧当地豪绅住宅、宗庙,并到狮头村烧毁民屋300余间。
  民国14年
  春夏间,诏安天花、鼠疫流行,湖美、后陈、洋边、坪林、坑河等10多个乡村数百人死亡。
  4月,厦门侨商黄奕住集资10万元,在漳州、石码分设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6月3日,漳州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民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的反帝斗争。
  6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先后派邱廑兢、邹纯、陈学海等来漳属各县进行建党活动。龙溪、海澄、诏安、东山等县相继成立临时党部。
  7月,方圣徵、方祥徵兄弟于云霄县开设豫通汇兑银庄。漳浦土豪柯安邦在县城复办金谷银行,发行“金谷钞券”。
  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日),张毅指令营长张溪泉于华丰和尚山附近店仔圩杀害民主革命志士林祖密。
  9月16日,诏安东湖地区发生抗捐事件,县知事提乾元率兵强征。进军中火烧军燎村,劫掠上陈、岭头等10个村,70多人被害,480多间房屋被毁。
  12月19日,福建省警卫总队队长许显时带领林学渊、徐鹏、陈亮等部进驻诏安,并筹组国民党县党部。
  民国15年
  3月,朱积垒、李联星等9人到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7月,结业回漳州,任中央农民部汀漳办事处特派员,在漳州各地开展农民运动。
  夏,诏安鼠疫流行,仅青龙乡一带死100多人。
  7月,中共石码支部建立,胡穷我任书记。
  10月11日,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张贞部进驻云霄县,北洋军张毅向漳浦、平和撤退。11月17日,张毅撤离漳州。12月5日,张毅向何应钦投降,后被枪决。
  11月8日,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率部进入漳州城,总部设在道署内。独立团廖鸣欧部驻守漳州、石码等地。
  11月,中共漳浦支部、中共诏安支部、中共海澄支部先后建立。
  12月,中共漳州支部、中共平和支部先后建立。
  同年,朱积垒、郭滴人、陈庆隆、朱文昭、王奎福、温家福、李联星、黄昭明等,以国民党中央农运特派员身份赴平和、龙岩、永定、漳浦、诏安等县,宣传北伐意义,建立农民协会组织。
  同年,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美国归正教会与地方政府筹办闽南医院,拟建院舍于漳州马道底(址在今漳州宾馆)。北伐军入漳后,张贞部驻防漳州,收回自办,张自任董事长。
  同年,张毅下令向漳州各县预征民国15年至民国19年的5年田赋。至9月17日张毅败退时,运走搜刮的民财尚有280余万银元。
  民国16年
  1月,中共闽南部委在漳州振成巷16号成立,书记罗明、组织罗扬才、宣传季康,漳属及厦门、泉州、龙岩各地中共地方组织归闽南部委领导。
  2月至3月,中共闽南部委和国民党漳龙政治监察署在漳州丹霞书院联合创办农工运动讲习所。陈卓凡为所长,樊渊博(中共党员)为副所长,罗明任秘书长,翁振华任教务主任。时招收闽西南各县学员百余名。
  2月,平和县琯溪、九峰邮政工人加入全省邮政工人罢工运动,要求提高津贴,改善生活;4月2日至11日,云霄县邮政工人罢工。
  3月,共产党人李联星等领导漳浦农民抗捐反霸运动。农民抗捐队伍涌向漳州城时,迫使国民党当局枪决土豪柯安邦。
  5月15日,国民党右派在漳州召开“拥蒋清党”大会,发出《漳州拥蒋护党大会删电》。原畏罪潜逃的漳州驻军团长廖鸣欧回漳复职,主持“清党”。时罗明和闽南部委主要成员已转移闽西南农村坚持斗争。
  同月30日(农历四月三十日),台北三乐轩歌仔戏班来龙海白礁慈济宫进香,并演了三天戏,从而歌仔戏在漳州地区流行。
  8月中旬,中共闽南部委在南靖召开部委扩大会议,调整和充实成员,改称中共闽南临委,陈明(少微)任书记,李松林任组织部长,罗明改任宣传部长。
  9月(农历七月),漳州霍乱流行,数日间遍及城乡各地,新桥、旧桥一带尤为严重。
  同月,云霄县方、张、吴三姓发生大械斗,各据街巷,设隘筑堡,县长陈兆龙请厦门海军80多人弹压无效。至12月9日,经黄道源、方幼丹等调停,暂告?;?。三方死57人,伤者不计其数。
  10月,在中共闽南临委领导下,漳州200多名轻便车工人举行罢工,获得城内各行业工会和郊区农会,及农民武装支援,罢工6天,取得胜利。
  10月7日下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部分队伍经饶平进入平和。8日,接见朱积垒等平和县委领导人,并乘势攻占平和县城。县委遂在下坪村创建平和县工农自卫军常备队,罗育才任队长。
  12月4日,在漳州召开中共福建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暨中共福建省临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后,临时省委迁驻厦门。
  同月,中共临时省委负责人罗明到平和县长乐乡,指示以长乐乡为中心,形成农村包围县城。
  同年,福建省废汀漳道,实行省、县两级地方行政体制。
  同年,中共平和县委员会、平和县农民协会在下坪村成立,朱积垒任书记兼会长。次年1月,根据中共临时省委决定,改称临时县委。
  同年,中共闽南临委委员李联星等在漳浦丹井创办醒民学校,以教学作掩护,组织秘密农会,开展抗捐斗争。
  同年,商人陈雨苗购进新式织布机10多架,在漳浦县旧镇创办民生织布厂,进口洋纱织布。
  同年,石码人民开展清算石码豪绅、商会会长蓝汝汉的斗争。蓝汝汉潜逃,群众押送其子蓝步青到漳州,驻军团长廖鸣欧私自将其释放,漳码人民遂掀起“倒蓝反廖”斗争高潮。
  民国17年
  1月10日,漳浦马坪近千名农会会员在李联星等领导下,开展反对“烟苗捐”(即种罂粟捐)的请愿斗争,围攻驻佛昙的县烟苗捐征收处,会员伤亡各一人。
  1月13日,饶和埔诏游击总队在广东饶平上饶九村成立,统一领导饶平、平和、大埔、诏安4县的革命武装斗争。3月,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在广东大埔成立,同时在福建成立饶和埔诏苏区工作指挥部。
  同月,中共平和县临委发动长乐、上坪等乡600余名农民到县城示威游行,逼迫县长方日中释放在押的挑夫和农友。
  2月4日,中共平和县临委委员朱赞襄、罗育才带领工农自卫军常备队和农民协会会员到长乐王公坪举行武装示威游行,扣押反动地霸,没收财产,并将平和县署警队逐出长乐。
  2月23日,中共平和县临委在秀峰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朱积垒任团长;成立暴动委员会,朱积垒兼任总指挥、罗育才任副总指挥。
  同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机关迁驻漳州。
  3月8日,朱积垒等人领导农民武装千余人攻占平和县城,烧毁县衙,打开监狱,救出农友,没收豪绅财产。当日傍晚撤出县城,转入长乐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史称“平和暴动”。
  4月25日,王占春在漳州南乡南坑村一带组织数百名农民武装,袭击驻程溪圩保安分队,击毙2名哨兵,缴枪7支。这是对“平和暴动”的声援。
  同月,中共平和县临委改组,成立中共平和县委员会,朱积垒任书记。
  5月,龙溪县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及二十三、二十四都的银塘、沙建、寨坂共14保建置华安县,县治设在华丰。
  6月,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龙溪籍印刷工人许涂森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0月,张鼎丞、卢肇西带领闽西红军五十六团、五十七团到平和县长乐、芦溪一带打土豪,烧田契,开仓济贫。
  11月8日,龙溪县国民党当局“清剿”邹塘村,抓村民60多人。
  12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执委、石码独立区委书记李联星被捕,20日在漳州芝山仰止亭被害。
  同年,华侨陈嘉庚在漳浦捐资创办集友小学(后改名集美小学),并将高东溪祠(今绥南小学内)修为校舍。
  同年,张贞在诏安县浮山、花墩间建设飞机场。
  民国18年
  2月,平和县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长乐乡张坑村召开,成立平和县革命委员会,陈彩芹为主席。
  3月,华安县丰山、银塘等地,在高渭南等领导下组织农会,秘密活动。6月,丰山农会组织武装游击队,队员30多人,在浦南、丰山一带活动?!?br/>  4月4日,朱积垒、叶锦章在广东大埔县城被俘后,英勇就义。
  7月13日,日本军艇4艘分泊东山城关澳外,企图登陆,被驻防军队击退。
  8月19日,平和县独立营配合中国工农红军11军48团,共2000多人,再次攻打县城九峰,焚毁县衙。
  同月,诏安县驻军杨义鸣部到官陂勒款扰民,南陂村结合五通、溪东等村群众持械反抗,击退杨部,群众牺牲4人。11月,杨又率部到下割乡强征烟苗捐,被群众打死,士兵死伤30多人。12月,张贞部教导团团长黄南平率部到乡究办杨义鸣案件,焚屋50多间,缴枪200多杆,???.8万银元。
  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11军48团到诏安县马坑、栗竹头一带活动。10月,到下割圩攻打盐馆,开仓放盐;同月13日,驰往饶平县支援上善苏区反击国民党政府军进攻。
  12月,诏安县马坑、陈坑、赤竹坪、栗竹头、下割、新营、东坑、石下、炉坑等乡村先后建立苏维埃政府和农会组织。
  同年,平和县赤卫队配合工农红军11军48团,打击福田、长乐、坪田、象湖山、大芦溪、李家畲等地的民团,击毙和处决数名民团团长、恶霸。饶平、平和、大埔三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饶和埔县委。
  民国19年
  春,平和至漳州公路首次通车。
  8月30日,汕头德商爱礼司洋行运肥田粉入诏安,宫口海关不予通过。德商竟捣毁海关办公室,强行通过,引起群众抗议。县府调警兵?;さ律?。9月1日,诏安各界联合发出通电,提出严重抗议。闽南各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要求政府依法制裁。
  同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部署,成立中共漳属特别行动委员会,陈元宰任书记。
  11月,漳属特别行动委员会撤销,成立中共漳属特委,何德顺任特委书记。不久,因叛徒出卖,何德顺被捕牺牲。福建省委派陶铸、董云阁等赴漳州,成立新的特委机关。陶铸任中共漳州特委书记,董云阁任副书记。机关曾设于南山寺内。
  12月13日,陶铸以漳州南乡、北乡游击队为主体,在南乡正式成立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王占春,政委李金发。
  同年,林秉祥等人合股在漳浦万安创办丰祥农林公司,引进爪哇蔗种,并开设糖厂,用机器榨蔗,生产赤砂糖。
  同年,龙溪、石码、海澄等地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工商同业公会法》,成立百货、粮食、绸布、国药、屠宰等45个行业的同业公会,拥有会员3500多人。
  民国20年
  春,闽粤边区游击队集资400多银元在诏安官陂马坑、楼仔、栗竹头、东坑等村设立马东乡消费合作社,为漳属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该合作社于民国22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被国民党政府军49师(原暂编第一师)之黄南平部及民团烧毁停办。
  2月,民军詹方珍以漳北保安队名义率队驻扎华安县城。5月,詹假借举办40寿庆名义,邀华安及邻县各路匪首会宴,席间击杀童赣基、游坤龙及南靖吴阿智、吴阿国。
  3月27日,饶和埔县苏维埃主席陈彩芹在平和县芦溪石硿村突围中牺牲。
  5月,诏安鼠疫流行,仅员林、许寮两村就死亡200多人。
  6月,中共闽西领导人邓子恢、张鼎丞、李明康先后到南靖科岭开展革命活动。
  8月,国民党政府成立“饶和埔诏剿匪司令部”,实行联合作战、集中对付的战略,并采取毁村、移村、并村等手段。
  9月下旬,东山县教育界开展“援绥(支援绥远傅作义部抗日)救国运动”,发动民众抵制日货,并在城关、康美、东沈等地创办夜校,扫除文盲,宣传抗日救国。
  民国21年
  2月初,邓子恢和李金发、王占春、冯翼飞等进入小山城组织群众,抗缴“航空救国捐”。国民党军49师以两个连配合靖、和、浦3县地方武装共600多人,进攻小山城附近村庄。
  4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在天宝山风霜岭(峰苍岭)击溃国民党军张贞部主力。20日占领漳州;22日占领龙溪、海澄;24日占领漳浦、南靖。
  4月下旬,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于漳州中山公园仰文楼成立,时管辖近10万人口地区,王占春任主席。
  5月1日,在漳州中山公园召开“军民庆祝红军胜利攻克漳州”的万人大会。
  5月中旬,闽南工农游击队在漳浦县城整编,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指战员共600多人。王占春任政委,冯翼飞任团长、尹林平任副团长,蔡协民任总指挥。同时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蔡协民任书记,曾志任秘书长。
  5月14日,南靖科岭苏维埃政府成立,王德辉任主席、王定国任副主席。
  5月下旬,中央红军完成预期任务后回师中央苏区。
  6月5日,国民党政府军49师进攻小山城根据地,红三团政委王占春在突围中受重伤,12日牺牲于漳浦的车本白叶山洞内。
  同月23日,张贞纠集靖、和、浦三县民团约4000人分三路进攻平和县车本、欧寮、三坪等革命根据地。红三团团长冯翼飞在战斗中牺牲。
  同月,十九路军60师沈光汉部从厦门、嵩屿、浮宫登陆,分驻漳州、海澄、漳浦等地。7月21日,十九路军总指挥部进驻漳州。
  夏,诏安鼠疫流行,仅走马塘一村死100多人。古雷港口村霍乱流行,死亡371人。
  民国22年
  3月21日,十九路军两连官兵进驻诏安。4月15日到湖内一带围剿惯匪沈东海部,捕杀匪徒8人,火烧九侯山禅寺。
  春,云诏、诏黄(黄岗)公路干线及诏和支线竣工。地方士绅成立诏和汽车公司,购置汽车一辆营运。
  春夏间,诏安天花、鼠疫流行。梅洲、四都、大梧一带患天花死亡600多人,景坑患鼠疫死亡180多人。
  5月2日,国民党龙溪县党部与县政府派县保安中队到南乡顶半林一带抓捕上溪、园中农民赤卫队员14人,集体杀害于古县黄山埔。
  同月18日,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与特务团团长李金波合谋,在漳州西校场公开杀害龙溪进步人士、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林惠元。为此,宋庆龄、蔡元培、鲁迅、郁达夫等致电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等人,要求追究林惠元惨案的制造者,并彻底昭雪。
  8月,国民党政府军罗石盘部配合地方武装向石下、炉坑等一带苏区进行扫荡,焚房屋300多间。红军游击队向乌山方面转移。
  10月,国民党政府军49师营长黄南平率部围剿石东乡一带苏区,杀害村民4人,烧毁房屋130间。
  11月20日,十九路军发动反蒋“闽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闽海、兴泉、延建、龙汀4省。24日,漳州各界民众5万多人在马道底体育场举行集会,表示拥护。翌年1月1日,龙汀省政府在漳州城东坂后礼拜堂成立,许友超为省长、徐名鸿为副省长。
  同月,诏安城区一些进步人士和诏安中学学生等组织革命大同盟,拥护革命政府新政权。诏中校长吴不许学生参加革命大同盟,学生罢课,召开声讨吴大会,押吴游街示众。
  12月22日,国民政府飞机轰炸漳州、南靖靖城,镇压十九路军“闽变”。
  民国23年
  1月21日,国民党政府军李玉堂师由海路追击十九路军,占领漳州、同安。
  3月,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成立,何浚任书记。18日,平和县南胜乡欧寮村成立靖和浦边区县苏维埃政府,林路、吴庭坚任正、副主席。
  春,云霄城关、陈岱、峛屿天花流行,死120多人。华安鼠疫流行,死亡人数不详。4月,诏安鼠疫流行,景坑、江亩坑等乡村死270余人。
  5月1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成立,书记黄会聪,主要成员有何鸣、何浚、林路等9人。
  同月,红三团第二连在平和五寨一带伏击韩柳添保安队,毙伤敌100多人,俘敌10人,并缴获部分军需弹药。
  同月,福建实行督察专员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今漳州市除华安外均属第六行政督察区(至民国24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今漳州市除华安外均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时专员公署设在漳浦,朱熙任督察专员兼漳浦县县长。
  秋,芗潮剧社在漳州成立。中共党员胡大机、蔡大燮、柯联魁、许铁如等为剧社领导。该社以戏剧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
  12月,云和诏红军独立营在乌山成立,战士300多人,营长卢胜、政委吴金。
  民国24年
  1月,中共漳州工作委员会成立。成员30多人,领导、组织漳州抗日救国会。
  2月,华安迎富国民党政府地方武装林开华部100多人,接受共产党改编。
  3月,国民党政府召集云霄、平和、诏安3县兵力,进攻乌山革命根据地,连续烧山14天。
  5月,中国农民银行漳州办事处成立,设在定威南路9号(今延安南路工商银行储蓄所)。
  6月,交通银行漳州支行成立,设在马坪街(今延安南路)。
  夏,诏安鼠疫流行,景坑乡死100多人。
  8月中旬,闽南红三团与闽西红九团在平和县三坪村会师。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在近邻的山前村举行盛大联欢会。
  9月,进入乌山的红三团部分武装与潮澄饶红三大队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区支队(后改称闽粤边区独立营),成员200多人。同月,中共岩永靖军政委员会在南靖县科岭下斜村成立,萧振忠任主席。
  同年,国民党政府军80师向饶和埔苏区及云和诏根据地发动第二次“清剿”,强迫群众立排栅、筑炮楼、修工事;并实行移民并村和保甲制度。
  同年,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在革命队伍中开展“肃社党(社会民主党)运动”,错杀一些革命同志。
  民国25年
  1月,漳州学生抗日救国会领导全城千余名中学生举行反日示威游行,通电要求国民政府讨伐殷汝耕及其汉奸组织“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6月,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在平和县邦寮成立,成员共2000人,总指挥何浚,副总指挥朱曼平。
  8月,划龙溪县的石码区及浒茂、乌礁二洲,置石码特种区(与县同级),直隶省府及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8月,石码特种区撤销。
  夏,中共漳州城工委负责人被捕叛变,城内中共党员和抗日救国会成员20多人被捕,城区中共组织受破坏严重。
  夏,诏安鼠疫流行。宁仔街和网仔寮一带死者甚多,仅顶安、新径两村就死180多人。
  9月,华侨杨纯美在漳浦佛昙独资创办私立纯美中学。
  民国26年
  4月,王祥(即卢叨)受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委派,在平和县郭坑村与国民党政府军157师代表举行第一次合作抗日谈判。未达成任何协议。
  6月23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在平和县高坑陈家祠召开地方区委书记、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与157师合作抗日及红军部队改编、集中地点等问题。同月26日,何鸣与157师签订协议。7月初,何鸣带领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在琯溪接受国民党157师点编,改称闽粤边保安独立大队,何鸣任大队长。
  7月16日上午,国民党政府军157师以点名发饷为名,将闽粤边保安独立大队(即闽粤边区红军游击队,原红三团)800多人诱骗到漳浦县体育场集中,强行缴械。史称“漳浦事件”。事变当夜,卢胜、王胜等80多名潜出禁地,在漳浦清泉岩重建红三团,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
  同月同日,国民党政府保安团沈东海部数百人,包围在诏安县月港村参加中共云和诏县、区委负责人会议的代表,特委代理书记张敏及云和诏县委领导成员等12人被捕,后被杀害于诏安县城西郊良峰山麓。史称“月港事件”。
  同月,中共漳州城工委联合上层人士陈伯龄等发起组织漳州抗日救国服务团,工、农、教、学各界人士2000多人参加。
  8月26日,日军侵犯东山,国民党政府军75师和福建保安团第九团奋勇反击,杀敌200多人,日军大败而逃。
  秋,省立龙溪师范学校迁至南靖县和溪,翌年秋再迁至山城。厦门双十中学、漳州进德女子中学亦先后迁至平和琯溪。
  9月3日,日舰“羽风”、“若竹”号等3舰侵入九龙江口海域,向白石头炮台及曾厝垵海军飞机场、胡里山炮台等处发炮轰击。海澄屿仔尾炮台和厦门炮台发炮反击。“若竹”号被屿仔尾炮台(亦称南炮台)击中,在逃窜中沉没。
  10月26日,漳州芗潮剧社和芗江民众歌咏会,为抗议日寇侵占金门,举行万人火炬歌咏示威大游行。
  同月,红三团改称闽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3支队,卢胜任支队长。
  同月,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谭震林、邱金声带领红八团一个加强排到闽南游击区,协助恢复发展红三团武装。
  同月,厦门海关在漳州城区创设海关卡。至民国31年,漳州分卡先后设立南靖、云霄等分卡和浦南支卡。
  12月16日,省保安团配合云、和、诏保安队、壮丁队“会剿”乌山炎树桥、七高磜等地,群众被捕60多人。翌年2月12日,35人被集体枪杀于云霄丁仔洋。
  民国27年
  1月,闽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奉命从山内、欧寮、凤仔山、乌山等地出发,至坂仔圳心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营长池义彪、副营长廖成美,下辖3个连,共300多人。卢胜任四团团长兼政委。3月从龙岩出发赴皖抗日。
  3月,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改为漳州中心县委,何浚仍任书记,吴作球任副书记,下辖平和县委、漳浦县委、云和诏特区委、漳州工委和厦门工委。
  4月,国民党政府逮捕漳州芗潮剧社和抗敌后援会宣传部成员11人。7天后,迫于舆论的压力,释放全部被捕人员。
  5月11日,厦门沦陷,中共厦门工委撤至漳州,与中共漳州工委合并为中共漳厦工委。
  6月5日,芗潮剧社被国民党当局威迫解散。剧社负责人、中共党员柯联魁和剧社民主人士高盘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同月14日,漳州中心县委常委林路等于平和侯卿乡惨遭国民党当局杀害。
  同月,日军侵占浯屿,集体枪杀居民23人,烧渔船42只,焚房屋11间。
  7月,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平和峨嵋山举办培训班,学习《论持久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夏,漳州私立寻源中学内迁华安县草坂村,师生共401人。
  同年,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破坏从云霄至诏安分水关公路以及琯荆线、琯城线、琯南线公路和通济桥(即江东桥)。
  民国28年
  3月,平和华侨吴拔萃捐赠北上抗日战士行装120套。
  4月,闽南旱灾严重,粮价暴涨。中共平和县委发动500多名农民,向黄明日县长请愿,迫黄当场答应放贷赈谷,并减半年赋税。
  6月,广东潮、汕沦陷,数千难民涌入云霄县境。
  7月11日至16日,日伪军进犯东山,国民党政府军75师史克勤旅和县长楼胜利率领地方武装进行反击,日军败退。
  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九日),日本指挥官涩谷部和伪军郑天福部,在8架飞机掩护下进犯东山,占领陈城、港口、亲营、古雷庄、岐下等15个村落。同月26日、27日,国民党政府军75师449团和保安第九团奋起抵抗,449团张润生副团长夜战中阵亡。在军民顽强抗击下,日伪军于9月4日退出东山。
  9月至11月,东山县恶性疟疾流行,染病2万多人,死亡近千人。
  12月1日,伪军黄大伟部3000多人,在4架日机掩护下,侵占诏安县城。7日,国民党政府军75师1个团和80师1个旅,分两路进攻敌军,收复诏安县城。伪军败逃出海。
  同年,漳龙汽车公司拥有41辆客货车,由于国民党当局以抗战为名陆续征用,时只剩10辆,奉命内迁龙岩。漳嵩汽车公司客货车由20辆减至4辆;龙诏汽车公司由21辆减至2辆,也同时奉命内迁龙岩。
  民国29年
  1月,闽南龙溪运输公司成立。7月该公司改为官办,称省运输公司漳州办事处,负责办理内河和内陆货运。
  同月24日,诏安县保安大队长沈东海因日伪军进犯县城时率队潜逃,被依法处决。
  2月12日,日军200多人在东山县港口村登陆;伪军黄大伟部3000多人在三支尖和宫前湾登陆,进攻城关和西埔等地,遭全县军民猛烈反击,16日,日伪军退走。
  同月17日,黄大伟部胡耐甫警卫团、陈光锐特务团和张步楼步兵团共3000多人入侵海澄港尾,遭到75师郭殿荣营和港尾保安中队的阻击。19日晨,75师驻石码水清浚团的步、炮各1个营赴港尾增援,伪军胡、陈两团投降。20日,伪军张步楼部也缴枪投降。
  3月,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在平和山内、金京洋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开展生产自救运动。
  6月,东山县县长楼胜利领导开展破除迷信运动,捣毁庙宇、神像,严禁“普度”并禁止妇女缠足,强制妇女剪掉长发。
  6月18日,国民党政府军75师围剿盘踞长泰的叶文龙武装。7月12日,叶文龙被俘押解南平,翌年3月13日叶被枪决。
  8月,福建省第五督察区保安副司令汤涛,纠集地方武装进攻平和山内、文峰一带革命基点村,破坏生产基地,残杀共产党员、革命家属和基本群众数十人。
  11月3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南洋归国慰劳团团长、新加坡侨领陈嘉庚抵漳州。当晚,各界人士在漳州戏院举行欢迎大会。
  冬,南靖、平和匪首、一五七师“剿匪别动队”大队长张河山在三元县梅列(今属三明市)被福建省政府枪决。
  同年,东山县政府责令福建盐区迅速恢复盐业生产,修复盐田,面积增至1.37万顷,全年生产盐2.24万吨,比上年增产1.18万吨。云霄礁美盐场恢复1300坎,年产7.8万担。漳江每日盐运3000担至4000担,通过平和供应闽西、赣南、粤东等后方。
  民国30年
  1月,中共闽南特委成立,朱曼平任书记,卢叨任副书记。
  同月,伪军黄大伟、蓝步青部窜入海澄县白坑、沈岭村等地,抢粮7万多斤,抓夫100多人。
  7月1日,日伪军入侵分水关,进扰诏安樟榔、上营两村,打死村民5人,炮轰华表村,随即撤退。
  8月,云霄、诏安、长泰牛瘟流行,仅云霄一县,耕牛死200多头。
  10月10日,东山县举行“破除迷信、节约献机”大会,全县捐国币15万元,购机一架,命名“东山号”。
  12月,国民党政府军新9师清剿长泰叶文龙旧部吴宗。吴于民国34年5月3日在梅列被枪决。
  同年,云霄县驻军新20师、新预9师奉令彻底破坏公路、桥梁。盘陀岭至油柑岭古驿道桥梁均遭破坏。
  民国31年
  春,国民党龙溪县、海澄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相继召开。龙溪县以卢德明为书记长,陈达元为常务监委;海澄县以陈文亨为书记长,苏鹤年为常务监委。
  3月,云霄牛瘟遍及全县,农民实行耦耕,以人代牛。
  夏,汕头沦陷后涌入平和的难民,沾染霍乱,凡难民聚居处多见死尸。
  10月,国民党海澄县党部、县政府派保安队在中山公园解除三民主义青年团控制的义勇警察队武装,并押送80余名充当壮丁。
  12月,中共闽南特委根据中共南委指示,始改为特派员制,卢叨、钟骞分任正、副特派员。
  同月,中共闽南特委交通总站遭国民党保安队袭击,站长吴酒精被捕叛变,地下交通站遭破坏。翌年春,中共漳州工委书记陈伯敏被捕叛变,漳州、石码、海澄一带党员20多人被捕。
  民国32年
  1月,国民党政府军警袭击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所在地虎崆岩,中共闽南特委委员吴庭坚在战斗中牺牲。漳浦县委书记张太西和交通员负伤被捕,于同年7月被杀害。
  2月10日,龙溪、海澄、漳浦、东山等县设立侨贷指导委员会分会,第一批发放贷款法币72万元,扶助侨民发展生产。
  5月至7月,云霄、漳浦、东山霍乱流行。云霄死300多人,漳浦死1300多人。
  同期,龙溪县、海澄县先后成立临时参议会。翌年,诏安、东山、平和、南靖、云霄等县先后成立临时参议会。
  10月26日,华安县自卫队队长黄雨定以“通匪”为由,洗劫侨乡上苑村,杀死归侨李溪水、侨属李海水。
  同年,华安华丰、仙都鼠疫流行,死者数十人。云霄县城及郊区霍乱流行,死300多人。
  同年,云霄发生虎患,虎入城至青年服务社、茶园仔、军礼巷和西门外糖寮,咬死3人。
  民国33年
  2月,中共闽南特委在诏安县豆畲村建立闽南政治保卫队,开展抗日反顽斗争。队长卢炎,政委陈文平。
  7月,蔡竹禅在华安竹溪(今汰口)创办竹溪工业职业学校。
  8月,“中美技术合作所”于华安开设训练班,称“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外称“腾云干部训练班”,俗称“华安班”。戴笠挂主任,军统闽南站站长陈达元兼副主任,雷镇钟为专职副主任,官兵共3000多人。民国34年5月,曾参与追击从厦门逃窜汕头的日军。民国35年10月,与梅县第十三训练班合并为交通警察第八总队。民国36年1月调沪宁沿线,后于上海被解放军消灭。
  冬,国民党政府在漳州招募知识青年参加“青年军”。各县成立青年军征集委员会。征招名额为:龙溪400名,海澄、漳浦、诏安、南靖各100名,云霄、平和各80名,长泰、华安、东山各60名,合计1140人。民国35年,全国9个师“青年军”被解散。
  同年,东山天花流行,死亡2000多人。
  同年,台湾籍人士集资在漳州东门街(今新华东路)创办中正医院。
  同年,华安福田发现优质石墨矿。李汉森等创办福田石墨矿务公司进行开采,产品销往广东、台湾等地。
  民国34年
  3月20日,美国飞机在东山县古雷海面炸沉日舰1艘。
  同月,龙溪、海澄、诏安、东山、南靖、长泰、华安、漳浦、云霄等县先后成立县参议会。平和县至民国35年元月始成立。
  4月,漳州鼠疫流行,死者2000多人。
  5月,中共韩江纵队攻打平和维新乡公所,缴获30多支枪,开仓赈民。
  6月中旬,刘永生等率王涛支队主力以闽南人民抗日挺进队的名义抵达闽南地区,发动群众打击反动联防队,开展开仓分粮的斗争。
  同月,东山陈木金渔船在兄弟岛海上救起美国飞行员2人,随后转送福州美军驻地。
  夏,美“飞虎队”一架战斗机在平和琯溪附近迫降,琯溪各界人士慰问美国飞行员。
  7月8日,驻厦门日本侵略军德本光信联队主力2000多人在港尾白坑登陆,经镇海、隆教,窜往漳浦、云霄、诏安,国民党政府军75师和“中美合作所华安班”沿途阻击,然敌军终于7月20日进入汕头地区。
  同月17日,日伪军窜入诏安县境,在梅洲、四都、田美、上湖、公子店、院前等地烧杀掳掠。19日下午,日伪军窜入县城;20日,撤出县城,向黄岗流窜。群众自发组织武装力量截击敌军。仁江村沈竹龙等5人缴获敌人短枪2支、战马1匹、行李12件。敌人1个连从四都窜至禾东;21日被官陂乡群众缴械,全部投降。
  同月19日,国民党政府保安第二、三团及县保安队、区联防队共3000余人,分3路进犯平和县山内乌龙坑。王涛支队奋力迎战,毙、伤敌副团长以下官兵80多人。王涛支队第三大队长赵国强在战斗中牺牲。
  8月5日,王涛支队攻打国民党政府云和诏联防办事处,活捉办事处主任张建雄。
  同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漳州城区各中小学师生、报社编辑、工人、剧社演员等组织队伍上街游行,沿途鞭炮、锣鼓齐鸣,欢声震地。住寻源中学的盟军也上街歌舞,同表庆祝。游行通宵达旦。
  同月28日,日海军大佐松本和日本领事馆书记官林乃恭到石码洽降处向省保安纵队部司令严泽元请降,仪式历时40分钟。受降仪式于29日在厦门举行。
  冬,抗战期间内迁南靖、平和、华安的省立龙溪中学、厦门双十中学、寻源中学陆续迁回原址。进德女中于民国33年春由平和迁华安,翌年迁回漳州。龙溪师范于民国35年秋迁回漳州。
  同年,漳州、石码霍乱流行。龙溪中心卫生院、漳州协和医院成立临时隔离病院,收容病人180多人。11月,平和鼠疫流行,县政府明令,捕鼠1只可换大米8两。
  民国35年
  2月,王涛支队第四大队于平和县四近塘遭省保警大队袭击,大队长连大汉在战斗中牺牲。6月,王涛支队第四大队100多人在乌山整编,改名钟骞支队,陈阿明任支队长,陈文平任政委、陈玉光任副政委。8月,福建省保警大队300多人进攻乌山桃仔寮、淡山尾,钟骞支队长陈阿明在激战中牺牲。
  春,沿海各县久旱,田地龟裂。港尾群众乞雨,队伍长达3华里,海澄县县长邓宗海也带民众乞雨,并电请省府救济。东山县旱灾,专署发给该县救济米500担、奶粉301箱、旧衣13包,减免部分田赋。
  民国36年
  1月,福建省政府公布《鼓励商民投资修筑及修复公路承租办法》。此后,漳嵩、漳龙、漳浮、龙诏、利行、漳程、诏和等汽车公司相继申请租营复业。
  3月25日,钟骞支队第三连袭击片仔、岩坑、瓮坑等地联防队,打开高坑、崎岭、平南等乡粮库,把10万多公斤粮食分给农民。
  春,中共云和诏县委于乌山、龙琯兴办兵工厂、被服厂,修理枪械、制造弹药、供应军用被服,直到诏安解放。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在乌山葱仔寮成立,支队长李仲先、政委卢叨。
  同月,保安二团吴子高部配合广东国民党政府军对平和长乐的下坪、百溪头等10多个村进行“清剿”,烧拆民房3700多间。
  10月,漳属各县实行“党团合并”,撤销三青团组织,三青团员转为国民党员。
  同年,华安县罗溪、赤溪、福里3社200多名木排工人总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县政府组织评断委员会,约龙岩、漳平、宁洋等县木商到会,劳资谈判,资方答应提高工人工资百分之三十,罢工胜利结束。
  同年,省保安处第四行政区“剿匪副司令”徐振中在长泰枋洋乡演柄村被黄文炳击毙。
  民国37年
  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在乌山水晶坪进攻省保安二总队第二大队部及其第五中队。毙敌7人,伤敌2人,活捉少校大队副以下官兵27人;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26支,子弹5000余发及军用品数十担。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西支队袭击平和九象、崎岭、安厚、大溪、承卿等地联防处,缴获大批枪弹,并开仓济贫。
  3月,国民党政府中央合作金库漳州分理处于中山西路(今新华西路)成立。
  夏,漳龙、漳浮、漳嵩公路先后修复,抗战中内迁漳龙、漳嵩等汽车公司迁回恢复运营。
  5月31日,漳州城区学生举行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示威游行,并罢课3天。
  7月20日,中共漳州工作委员会(闽中)成立。陈列任书记兼农工部长,周兴民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同月,漳州郊区开展反抗征兵征粮斗争。
  8月19日,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法币,发行金圆券,规定法币300万元折金圆券1元,银元1元兑换金圆券2元。每封平信邮资金圆券3元。至次年3月金圆券平信邮资涨至1500元,因金圆券已无此面额,故邮票以印花税票加印“金元邮票”,打上金圆券1500元使用;4月又改收大米12两。民国38年4月,行政院规定,银元1元兑换金圆券5亿元。10个月间,物价猛涨2.5亿倍。
  同月,物价暴涨,漳州每50公斤大米价法币1.6亿元,为民国26年米价的2800多倍。
  10月,漳州至厦门长途电话线路建成。
  同年,国民党政府在诏安建立“闽南暂编纵队”、“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闽粤边区游击纵队自卫团”等武装组织,控制县城并分驻广东大埔和诏安走马塘、太平等地,企图顽抗。
  民国38年
  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李仲先任司令,卢叨兼任政委。
  2月,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赖文清到南靖县部署“应变”计划。同月,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童懋山委任华安“国大代表”黄雨定为“华安县民众自卫总团司令”,企图顽抗。
  同月12日夜,诏安县西潭乡警察侮辱妇女引发冲突。乡民被警察枪杀1人,群众攻破警察所,打死1名警长、3名警士。事后全村被索2000多担稻谷作为“赔偿”。
  春,龙溪西北乡、南乡及平和霞寨乡等32个点、7支武装抗征队,开展反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6月,刘汝明率国民党政府军第八兵团从浙、赣经龙岩逃窜至漳州,主力分散在漳浦、云霄、诏安一带,68军驻漳州。刘部所到之处,抓夫抢劫,百姓怨声载道。
  7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十三、十九、二十一等3个团,在平和大坪围歼省保安二团1个营、保安三团1个连和刘汝明兵团1个营。8月,第八支队19团在平和坂仔、金京洋击退省保安三团的进攻,击毙副团长李济芳。
  8月,中共闽南特委与漳州工委派人在漳州城,成立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朱彬、王子陵等为领导,发展盟员113人。
  9月17日,国民党平和县长张介义率部起义。
  同月19日,凌晨2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的配合下,解放长泰,6时进入漳州城区;20日解放石码;21日进据海澄;22日解放南靖;23日漳浦和平解放;25日,云霄达成和平解放协议。11月18日,华安和平解放;12月12日,解放诏安。1950年5月1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山。至此,漳州全境宣告解放。
  同月2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组成的南下地委书记李伟、专员丁乃光、军分区司令员李承尧先行到达漳州,与中共闽南地委书记卢叨等会师。
  同月24日,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下简称军管会)成立,主任陈华堂(31军政委)、副主任卢叨、李伟。漳州军管会发布管字第一号布告,宣告军管会成立。
  同月26日,在漳州寻源中学礼堂(今市委办公大楼)召开干部会师大会,由陈华堂主任宣布中共福建第六地委、福建第六行政专员公署、福建第六军分区成立。地委书记卢叨,副书记李伟、丁乃光;专署专员丁乃光、副专员陈文平;军分区司令李承尧。
  同月27日,漳州军管会发布财税第一号布告,宣布接管原民国政府各税务机构。
  同月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漳州警备司令部成立,司令员李承尧、政委卢叨。警备司令部发布治字第一号布告,规定国民党政府军队溃散官兵即日起到漳州孔庙报到,对愿为人民服务者,量才录用;愿安分为民者,分别发给旅费遣送原籍。
  同月同日,中国人民银行漳州支行成立,中国银行漳州办事处正式开业,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惟一合法货币,禁止黄金、银元、“银圆券”及外币流通或买卖,并由人民银行公布收兑办法。
  同月同日,漳州军管会发布第一、二号命令,宣布接管所有公立私立学校、社教机关和文艺团体。
  同月同日,漳州军管会部署建立以村为单位、贫农为主体的农民协会和民兵组织。至1950年,全专区建立965个村农民协会,占全专区总村数的72%,有会员8.5万人;有民兵11139人。
  同月同日,《漳州电讯》创刊。该刊于1950年元旦改为《漳州日报》,同年5月1日???。1952年6月复办时改为《龙溪农民报》;1957年7月改为《闽南人民报》(双日刊);1958年5月改为《闽南日报》;1962年改为《漳州报》(双日刊),1969年9月???。1986年1月1日复刊改为《闽南日报》。
  同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六支援前线司令部成立。司令员丁乃光,副司令员于云彬,政委陈文平。嗣后各县相应成立支前机构。
  9月下旬,军管会部署龙溪、海澄、漳浦、云霄、南靖、平和、长泰7县借粮2100万斤。借粮如期完成,确保前线军需。
  同月底,福建省税务局龙溪分局成立。翌年4月改称龙溪专员公署税务局。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